“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医药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以“携手全产业,开启中国医药品牌化、国际化黄金十年”为主题的第65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下称“药交会”)和第66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下称“原料药会”)4月21日于成都联袂召开。“双核”联动、两会共举突破了建国60年来业界展会规格、参会人数等多项纪录,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家企业展出8万多种精品,聚集了超过10万名海内外医药业界精英参与。
“ 我是第一次以终端市场的身份参加这样的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本届药交会让他有机会代表公立医院,向上游产业链展示医疗机构迫切需要与工商企业共同解决难题的意愿,他对未来解决这些问题表示乐观。
“ 我们的核心观众已经从分散到集中,走上了中国医药的舞台,本届会议主题论坛集中了商业观众中具有代表性和话语权的重量级人物,并吸引了众多商业高端观众。”国药励展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本次药交会与原料药会“双核”联动,组织了四十余场主题论坛、百场报告,百位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将就“十二五”规划到医药产业调整、从新版GMP到提升药品生产质量、从国际医药市场到中印合作伙伴项目、从品牌峰会到研发创新等相关议题,从药品电子监管、市场营销、资本运营、药用原辅料、医药包材、制药设备等方面论道政策、寻求合作、共谋发展。
据悉,药交会论坛着眼于行业发展,关注研发、流通、营销、投融资等多方面内容,主要由产业论坛、营销论坛、投融资论坛、研发论坛、专业培训及企业论坛6大版块组成,广泛探索行业热点问题、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摸索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产业论坛系列的“2011全球药品供应链体系建设高峰论坛”,特邀政府主管部门及医院终端高管、医药批发行业百强企业、零售百强企业、工业、物流等知名企业代表及国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等,就新医改环境下如何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药品供应体系,实现全球化供应链相融合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交流。